人是在不断拓展的实践中体现和发展自身的力量,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和不断与世界相适应并改造世界的。人类获得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也在于能够运用其更好地认识世界、处理好世界中的各种关系,并致力于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不是储存和占有知识。
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勇于实践、善于实践,才能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实际的能力。只有知与行、学与用相统一,人才能获得更好、更快地成长。
实践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它不是书本传授而得到的,而是由生活经验、知识和实践活动磨练形成的。它不是单纯的动手能力或技能,而是人在一定的现实问题情境中,综合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形成的技能,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灵活地运用于生活实践,使它们在实践中得以深化、升华,以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要想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实践,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角度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运用知识于实际是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即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保证学生联系实际学习并运用理论知识。把系统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以便于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补充乡土教材
乡土教材,就是以本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材料为内容的教材。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乡土教材,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联系本地实际加以应用,还能培养学生热爱乡土的观念与情感,树立为本地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思想。尤其利于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在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
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
教学中,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三种,一是教师讲解过程中的举例和演示及学生自己结合实际的思考。它要求教师所举事例要典型、鲜明,对理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二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实验、实习、参观、访问等,增强感性认识,并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这些活动所依据的理论知识,用从这些活动中观察到的事实验论证理论知识。这样即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际操作能力即动手能力,是指学生使用学习工具和简单的手工劳动工具进行学习实验、生活服务和科技制造的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即能动脑又能动手的人才,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今后从事生产劳动、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的必备能力,在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Highway学生课堂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