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现在认识到没有家长积极参与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单靠学校无法打包教育的天下。
但何为“教育”呢?
北京师范大学Highway学生课堂的李喜伟教授认为:引导认知称为“教”,引导做人称为“育”。
其实,“教育”这个词是个合成词。
“教”是让学生长智力,获知识,练技能。是用语言、文字、操作等方式口手相传,可以让学生习得和掌握的。
“育”是以思想情感去影响、熏陶和培育孩子,使他们感动和感悟,从而潜移默化孩子们的人格和情操,让孩子们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精神、优秀的性格。
其中,“育”分为习育和化育两种。习育包含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礼貌习惯等;而化育则是为了默化陶冶人格,它在教的任务中,学校的作用最大。
教育是塑造孩子们全面人格,通俗的说法是教孩子做人,但不能把这个教字误解为说教,准确地说是引导孩子践行。
对于一个孩子,TA所能接受的教育范围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专家曾提出“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成功在社会”。
何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持续不断的、自觉或非自觉的教育和影响。它的形式除了有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生活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其显著特点是分散性、随机性、潜移默化性。
它的本质是家长伴随孩子一起成长。家长能更好的根据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
一般来讲,一个孩子在校的时间只占一整年时间的12%,剩余的时间孩子均为课外状态,如何利用好这剩余88%的时间,成为家庭教育的一大课题!
李教授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家校并进,科学统一的。即把整体化的学校教育和个别化的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在信息时代,所有的人学习都是终生化、个性化、即时化和短周期化,并且要不断学习课本以外的新知识。传统学校不可能解决掉所有的问题。所有的家长都必须成为自己孩子的教育专家,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共性和个性中更好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Highway学生课堂
宣传部